• 1Y4M5D •  需要釋懷的媽媽。
 環島第七天,媽媽腸胃炎外加發燒了,為什麼每次和公婆旅遊都會生病?⋯⋯
 是說今天起床感覺身體就不對勁,撐到晚上才在公婆覺得沒必要之下(荷蘭人生小病根本不看醫生),幸好有老公堅持「她需要」才看到醫生。老實說朝夕相處還相互「配合」移動的行程,因為有個小Jivan事情變超多、打理自己與行李、和較隨性還要兼顧父母的老公,讓自己老是忙不完,也讓公婆總是在等,所以自己總處在壓力之下,一刻都不敢鬆懈。
 這樣的壓力,帶著文化差異、語言轉換、生活習慣、婆媳相處,還有隔代教養。
 婆婆是大學教授,公公是心理醫生,非常尊重他們之餘,我感覺自己是無比的赤裸。話語直接被分析、被討論、被反駁,也帶著「評分」的意味;這對成長在溫吞環境的我而言,有點受傷。甚至是在快樂旅途中「又生病」這無法控制事,心裡的「愧疚感」竟大於自己的「存在感」。
 妳怎麼又不舒服了?為什麼總在製造麻煩?!
 我帶小Jivan的方式多是被肯定(Ra說父母極少這樣稱讚人啊所以我應該要開心⋯⋯),我也很努力要處理好他每個暴走或情緒化的時刻;然而,公婆陪伴孫子也會參入自己的過去經驗,所以造成教養不一致與小Jivan太多刺激伴隨的不穩定。這幾天,小Jivan睡覺會突然哭著叫「媽媽」,說「怕怕」跑來緊抓的機率變高了,當然,還有過度興奮而出現過去不會發生的「被制止」的大聲哭鬧。
 我很感謝公婆願意一同照顧小Jivan,真的。然而,許多時候我依舊感覺自己充斥著「被投射在PPT上一一放大檢視」的誠惶誠恐。或許是自己仍缺乏遊刃於公婆、老公、兒子之間的圓滑力,亦或許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也不夠包容開放。總之,旅程中的一場微不足道腸胃炎,給了我「好好躺平」的合理機會。
 #感受太多太雜跟胃絞痛的糾結感如出一徹
 #opaomaintaiwan
 #環島旅行kenting